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20年代初,在苏维埃俄国出现了美国人办的哈默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

20世纪20年代初,在苏维埃俄国出现了美国人办的哈默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明当时的苏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B.文具店丰富了俄国人民的生活

C.新经济政策是要向资本主义靠拢

D.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来投资

 

C 【解析】 试题分析:新经济政策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因此C并没有看到该政策的实质,理解错误。 考点:新经济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繁荣。第三产业的繁荣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B.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

C.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D.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查看答案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华尔街转移到华盛顿。其含义是(  )

A.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B.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C.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D.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查看答案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报电话         B.报纸杂志          C.铁路交通         D.电影电视

 

查看答案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创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查看答案

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载了客观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