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山东邹县有一刻石,辞云:“追念乱世,封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

山东邹县有一刻石,辞云:“追念乱世,封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从这段话中推测,引发该刻石出现的事件可能是

A.周武王派先代贵族后裔来该地“封邦建国”,统辖该地人民

B.秦始皇命该地设置“令”、“丞”等官职,并派遣外地官员担任

C.唐太宗令当地首领为“刺史”,并同意该地百姓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D.康熙皇帝南巡至该地,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刻石中“追念乱世,封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可知,此处刻石描绘的是秦始皇,A.周武王派先代贵族后裔来该地“封邦建国”,统辖该地人民 、C.唐太宗令当地首领为“刺史”,并同意该地百姓不编户籍,不上贡赋、D.康熙皇帝南巡至该地,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均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项 考点:秦始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秦朝两千多万人口,囚犯就是几十万。而唐太宗认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制定的《唐律》也比《隋律》减少了160多条死刑条款。这一对比能说明

A.唐太宗有“存百姓”、仁义为本的思想      B.“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C.社会发展到了“法乃天下之公器”之势     D.因唐代呈“囹圄常空”、“外户不闭”景象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条件。”构成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的物质基础条件包括

A.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工程的修建           B.率先进行“以牛田”、曲柄锄等耕作方式

C.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D.推广用煤炭作燃料、水力鼓风的冶铁装置

 

查看答案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对孔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所著的《论语》是人们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②所编修的《春秋》有“尊王攘夷”之旨 ③提出“和而不同”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④在君臣关系上主张“严而少恩”、“尊主卑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话破解了哪两个束缚人们思想的认识问题?(2分)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1)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1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1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