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 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
北宋时期,居住在汴京的人生活中可能做到的有( )
A.欣赏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B.向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学习京剧演唱艺术
C.到“瓦子”去欣赏《窦娥冤》
D.阅读欣赏《三国演义》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
姓名 |
|
称号 |
思想家 |
籍贯 |
福建泉州 |
主要思 想主张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抨击道学,反对礼教 |
生卒年 |
1527—1602年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