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 【解析】 试题分析:“君主可以不要” 说明否定传统忠君思想,AB排除;“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说明强调国家民族意识;C无从体现。 考点:孙中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 “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查看答案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华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分)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2分)

(2)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2分)列举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写出报告名称即可)。(2分)

(3)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哪次大会上?(1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体制?(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四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

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据材料二分析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阶级的观点?(2分)

(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教材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具体内容。(4分)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