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推崇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D说法不对,心学家王阳明强调“致良知”,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这体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论上的不同。 考点:宋明理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查看答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仁者爱人”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查看答案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成“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

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亚尔伯蒂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奥古斯丁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是谁提出的?如何评价他的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二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

(3)材料三的三幅绘画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2分)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四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五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城中涌现出来的?(4分)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五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5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请列举汉字的演变历史。(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