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D 【解析】 试题分析:“归服自然”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专制君主”是法家思想的体现;墨家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同情心”是儒家“仁”的思想的体现。故选D。其它各项根据分析均错误。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法国某家媒体在2002年初刊登了声称是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遗稿的一个片段:“星期二,我站在窗前’,看到5楼的姑娘出门到自动取款机上去换取欧元,她肩上挎着包,身后跟着一条摇着尾巴的小狗。”

材料四: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选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选一次。评选机构主要有美国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性能共同完成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于2007年7月4日揭晓,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浮点运算。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3分)

(2)结合图一二,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

(3)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材料三片段是否出自雨果的遗稿?请说明理由。(5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2分)

(5)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是怎样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的?(3分)

(6)面对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具体对策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中国妇女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不同际遇,反映了社会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        

“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材料二:见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的主张。(3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民主主义者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做出的贡献。(4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