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2分) 原因是什么?(4分)

 

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⑵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4分) ⑷材料一的主张(2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儒家)主张治理国家如果让民心服口服必须用“德”“ 礼”而不能用刑罚。材料二(墨家)主张“圣王之为政”要靠“德”和“尚贤”。材料三(道家)认为治理国家要“不尚贤”、不要“法令滋章”、要“无为而治”。材料四(法家)认为治国“明仁义爱惠”则“不足”,应该“严刑重罚”,这样可以“禁其邪”“防其奸”“ 国安而暴乱不起”。四则材料都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展开。(2)因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观点各异(3)由于材料四的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4)儒家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可以从主客观来简要分析。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封建专制的加强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

 

查看答案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麽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哪些著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了说明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