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 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2分)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2分)

 

(1)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2分)“制夷”就是抵抗外国的侵略。(2分) (2)先购买,再仿造;(2分)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2分) (3)变官制;(2分)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教育和政治制度。(4分) (4)儒家学说(孔教);(2分)拯救中国,挽救民族危机;(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2分) (5)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准确把握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本题解题的关键。第(1)问难度不大,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材料“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 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进行概括可以得出答案,第(3)问从材料“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变官制;维新派比洋务派的进步之处在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4)问从材料“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等信息可以看出“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在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挽救民族危机。(5)西学东渐的历程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这也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 考点:西学东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2分) 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封建专制的加强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

 

查看答案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麽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