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 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4分)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材料四体现的机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4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2分)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
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C.有了法律依据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澳门记者联会主办了“十年回眸”全国巡回图片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片介绍的是( )
A.“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B.澳门回归促进了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往来
C.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D.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1955年10月23日毛泽东接见西藏参观团时谈话时说:“你们有自治权,各民族的事自己管,就像新疆维吾尔人的事情自己管一样。汉人只能帮助,不能代替他们管理。”这在以后政治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
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C.成立西藏自治区
D.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