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B.行省制是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 C.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D.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对于“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周王用分封诸侯的办法来加强对它们的统治。即所谓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考点: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查看答案

纲领文件、法律等等往往是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政治意志的集中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实行责任内阁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中的那一项内容?反映了什么思想?(3分)

(2)据材料二,简要指出《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5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中国的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方面 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中国近代思想》

材料二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材料一纲领的名称叫什么?(1分)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但为什么不可能实施?(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4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6分)

(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 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4分)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材料四体现的机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4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2分)

 

查看答案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