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生活。”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
①共同的社会制度 ②维护民族独立 ③反对殖民主义 ④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右图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成功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 B.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方针;
C.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系统阐述; D.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该怎样解释才正确:( )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曾经发了这样的一封电报“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与这次战争相关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 D.辽沈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