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一直千差万别。在一个多民族的 国家中,承...

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一直千差万别。在一个多民族的

国家中,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各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时人柳贯认为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元人程锯夫说“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钱粮羡溢,而百端欺隐……把握兵权,伸缩由己”。

材料3: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结合图1、2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管理措施方面有何相同点?(2分)据此概括两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4分)

(2).元朝行省权力比秦朝郡县长官的权力要大得多,依据材料1、2,概括其具体表现。(4分)

(3).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

(4).图3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2分)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2分)

 

(1)相同点:郡县和行省长官均由中央任命,不得世袭,他们行使权力时遵守中央统一制度,受到中央节制。(2分)。 影响: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使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容易受到压抑。(4分)。 (2)表现:①行省辖区面积较大;②权力较重,涉及行政、军事、财政和司法,尤其是财权和军权较大。(4分)。 (3)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2分) (4)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的衰落。(2分)特点:相权不断削弱乃至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直至顶峰。(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思维拓展】: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同点 盛行时间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确立于元,推行至今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由皇帝与中央任免。 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同点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③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 认识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 ②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材料一据图片得出行省辖区面积较大;材料二注意文字信息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然后组织语言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过程:①明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②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2)过程: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③明中后期,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内阁地位提高但职能基本没变化。(3)特点:①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材料反映了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3: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4: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据材料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1分)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分)

(2).据材料2、3,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2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

(3).依据材料4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 “二重证据”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查看答案

北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其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查看答案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取代了内阁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