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1912年3月”。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大人、老爷等名称”,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说明被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选D。因为当时是民国初建,所以直接排除A、B两项;“受之者”的裁判官接受这一称呼,并不能体现他们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排除C项。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主观上希望实行抗日、反共两个第一”,而实际上“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该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A.坚持抗战到底      B.实行消极抗日      C.改变反共立场      D.玩弄两面手法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广东新语》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情形?(4分)结合世界经济趋势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的危害。(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并简要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2分)

 

查看答案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2分)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并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材料四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根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4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4分)

材料五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5)根据材料六,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材料七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