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纵览英国民主革命史,还有一层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纵览英国民主革命史,还有一层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这里,我是指着她的合理的协商精神而言的,不通过流血的手段而达到理想的目标正是民主的最高境界。虽然英国革命之初也曾有过内战,但比较起来,她依然算是流血最少的一个。此后,代议制既经奠定,英国的政治革命便一直循着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⑴通过对材料一中“合理的协商精神”的理解,请你举出英国民主实践中符合这一“精神”的两个事例,并分别指出其能够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我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一如所有此类看法一样,得益于民主历史中以后这个特别的立场,亦即这样一种信念:民主的思想和实践只有最终得到保护,才能在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得到扩展和深化。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主的思想和实践最终得到“保护”的主要表现。(2分)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民主的不同形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定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形成的历史,而这一历史在西方的具体体现最为明显。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⑶通过对材料三的理解,请指出近代西方有哪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2分)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其政治理念和实践方式有何不同(4分)

 

⑴事例:光荣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2分) 主要原因: 光荣革命:因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盟,并控制了议会下院,其实力超过了詹姆斯二世。(1分) 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完全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掌握政权。(1分) ⑵制度化、法律化。(2分) ⑶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2分) 不同:英国:在人文主义的指导之下进行,倡导议会主权;实践方式是国内战争。(2分) 美国: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崇尚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践方式是独立战争(民族革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⑴材料一中“合理的协商精神”是指对立双方相互妥协以求达成一致,结合英国历史可以发现“光荣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符合这样的特点,至于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双方在现有力量上形成了一种制衡;⑵材料二的含义是对于民主制度而言更重要的是巩固民主革命成果,其表现是制度化和法律化;⑶结合英美两国的政体模式,可以直接回答他们的政治理念和政体的建立方式。 考点:英美两国的代议制政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4分)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6分)

材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5分)

材料三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3分)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2分)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众多国家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纷纷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根据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

(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