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为梁启超谭嗣同主张君主立宪奠定基础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起源
B.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考古发掘证明,书写用纸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早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把“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来,后人据此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代思想家是( )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