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着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天下为主,君为客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为梁启超谭嗣同主张君主立宪奠定基础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