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

①伏尔泰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韩非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主张“仁政”,黄宗羲君主专制,②③正确;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④错误;①项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自由平等。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C。 考点:中外民本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查看答案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4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2分)

(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4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二者改革的性质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