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抖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4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4分)
(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4)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2分)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
A.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
B.一战影响下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
C.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年的是( )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③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④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 )
A.日德兰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1879年德奥缔结的“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 )
A.反法性质 B.反英性质 C.反俄性质 D.反意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