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

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

B.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位可以世袭

C.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

D.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

 

D 【解析】 试题分析:东突厥部众约10万人归附唐朝后,唐太宗允许他们一部分人迁到中国内地,大部分仍居原处,唐朝在那里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职可以世袭,故A、B项正确;唐朝在攻下本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故C项不正确;康熙帝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故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下列关于秦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大将蒙恬主持修筑

②是把韩、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而成

③在当时有利于中原经济的发展,在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④真正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下掠夺中原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下图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央政府的机构分布图,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B.丞相是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C.太尉和廷尉都是武官,共同管理全国军事

D.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

 

查看答案

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来之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以下对此事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即使在以尊重真理为最高准则是科学界也不例外

B.说明当时的德国诺贝尔获奖者心胸都很狭窄

C.说明当时的德国诺贝尔获奖者都无法理解相对论

D.说明当时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既不理解相对论,也没有坚持真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在获得政权以后,有人曾希望我能成为华盛顿。话是不难说的,而且显然,那样轻易说这种话的人是由于不了解时、地、人和事。如果我在美国,我也会愿意做一个华盛顿,可是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那样做。不过,如果他是在法国,处于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他在美国那样的人,他要是那样,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蠢人,并且只会使巨大的灾难继续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1815年11月29—30日拿破仑与拉斯卡斯的谈话,《拿破仑书信集》

材料三 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畬《瀛环志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认为他只能当一个加冕的华盛顿的原因。(2分)

(3)材料三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具体指什么?请举两例说明华盛顿“不僭位号,不传子孙”。材料中“创为推举之法”是指什么? 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情?(11分)

(4)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作了哪些努力?(2分)

 

查看答案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两个显著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