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阅读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活动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一) 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选自《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我们六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上海精神”,可以提供重要和有益的启示。“上海精神”要求我们以互信为安全之本。互信就是以诚相待,言而有信,就是必须遵守应尽的国际条约和义务,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江泽民《弘扬“上海精神”,促进世界和平》

请回答:

(1) 读材料一,图①事件的外交成果是什么?图②事件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图③事件中,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成图④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中的“上海公报”发表于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2分)

(3) 据材料三,六国所形成的组织是哪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于哪一年?材料中“上海精神”的内涵是什么?(3分)

(4) 综合上述外交活动,指出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1分)

 

(1) 图①中印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图②事件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图③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图④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4分) (2) 1972年;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2分) (3)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互信为安全之本。(3分) (4)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联系史实可知,图①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中印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图②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参加日内瓦会议;图③1955年,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图④l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其直接原因是l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第(2)问,联系史实可知,“上海公报”发表于1972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3)问,六国所形成的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上海精神”要求我们以互信为安全之本;第(4)问,综合上述外交活动,可知,新中国奉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2分)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2分)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1分)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是什么制度(1分)指出秦朝和元朝这一制度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主要表现。(2分)

(3)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2分)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1分)

(4)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每题2分,共10分。

1.丞相废除后,朱元璋曾感叹:“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皆睡朕未睡”,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了内阁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2.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4.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政权上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54年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从制度上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