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5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并举例)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

(3)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1分)

 

(1)旗:高举三民主义旗帜。(1分) 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 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社会性质未改变。(3分) (2)“俄国人的路”:中心城市依靠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起义。(1分)举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2分)“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分) (3)认识:马克思主义应中国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害死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的“旗”是指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中明确了时间即辛亥革命时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形式和结果即可;(2)“走俄国人的路”是指效仿俄国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联系史实可知由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走自己的路”是指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3)概括总结出中国近代历史在革命道路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即可。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显著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我们学过的秦、唐、明、清(鸦片战争前)四朝所设立的中央行政机构名称(5分)

(2)元初地方行政实行什么制度?并指出其历史意义。(3分)

(3)从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材料二中“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4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潮流?(1分)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查看答案

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中国式民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     )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