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

阅读下列材料: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地球上留下叹为观止的人工建筑遗存。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运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个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住!”这首吟咏长城的秦朝民歌,揭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骤亡的原因时,认为是“咎在人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出其中的观点?(6分)

(2)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修长城的看法?(8分)

 

(1)观点: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3分) 2修长城给当时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这是导致秦亡的原因之一。(3分) (注:每段至少有一个观点,只要答到两点即可得6分) (2)1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2分) 2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2分) (3)看法:1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2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4修建长城给当时的人民确实造成沉重的徭役和苦难,这也是文明演进所付出的代价。(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概括其中的观点。第一段:长城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第二段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运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导致秦暴政而亡。 (2)由于看待问题的阶级立场和角度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导致了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存在如此大的反差。 (3)综合两段材料的观点,谈谈对修长城的看法:一方面,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非凡智慧,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另一方面,修长城给当时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这是导致秦暴政而亡的重要原因。 考点:通过对修建长城的认识,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浏览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读图①、②,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制度?(4分)

(2)读图③,这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作用?(6分)

(3)结合图①②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4分)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3分)“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3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候?(2分)有何意义?(4分)

 

查看答案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查看答案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

 

查看答案

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规定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以“孝廉”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谏议制度         B.世官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