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材料二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4分)
材料三 针对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问题,有学者开出了这样的处方: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
(3)材料三中“处方”体现了哪种社会学说?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践这一“处方”的?(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3分)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6分)
2008年8月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宣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在美国电视观众中深受欢迎,收视率达到21.5%,仅次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的27%,超过了其他任何在美国以外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城市是( )
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在金钱至上等社会观念影响下出现了城市冷漠化问题。下列能够反映这一问题的文艺作品是( )
A.《唐璜》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日出·印象》
现代主义流派往往反理性、反传统,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的人们( )
A.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社会心态
B.要求解放人性、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
C.消极、悲观、虚无、迷惘的群体情绪
D.在物欲横流下被金钱异化的变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