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

——《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影响?(4分)

⑵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官员轮换制有何不同。(3分)

⑶材料三中的“回避”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2分)

 

⑴特点:回避制度不断完善;回避制度越来越严格。(2分) 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徇私枉法行为,阻止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而形成独立王国,巩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徇私舞弊,整顿了吏治;帮助官员摆脱各种宗法关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官员转换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4分) ⑵不同之处:西方轮换制建立在选举制度基础上,中国古代官员由皇帝任命;西方轮换制有任期限制,限制连任次数,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任期限制;美国官员轮换制是中央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 中国古代官员是平级交流 。(3分) ⑶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地方官员的本籍回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2分) 被推崇的原因:“土官”更了解当地情况,赢得了当地的支持,提供优质服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不同的朝代的回避制度来看,该制度越来越严格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回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官场腐败的现象,防止结成利益集团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选官制度的公正性。(2)以美国为代表的官吏选拔制度的轮换制是建立在现代政体的基础上的,有一定的任期,而中国的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是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并未有一定的固定的任期,具有很大的人治的特点。(3)材料三表明,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主要是本籍回避,不能在本籍为官,而英国等西方国家与此不同,强调本地为官的重要性。本地为官得到推崇的原因在于能够更好的熟悉本地事务。 考点: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回避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独秀曾经声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

A.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

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          C.绘画技艺         D.书法艺术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这说明(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查看答案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 国

德 国

英 国

法 国

日 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