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苏共振)。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评价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一种观点:苏联认为美国应该负主要责任。(2分)理由: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实行对苏“冷战”政策。(2分)依据: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年分裂德国;1949年建立北约军事集团,使冷战恶性发展。(8分。史实及评论答满4点即可) 第二种观点:美国认为苏联应该负主要责任。(2分)理由: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强推社会主义,引发西方国家发起“冷战”,而苏联对西方政策又做出强烈反应,推行扩张主义政策。(2分)依据:1949年导致德国分裂;同年成立经互会;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对峙;1962年在古巴引发导弹危机。(8分。史实及评论答满4点即可) 第三种观点:中国学者认为美苏均有责任(或美苏共振)。(2分)理由:答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和苏联实行强硬对应政策(2分)并分别举出两例史实说明即可。(8分)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一共涉及到了三种观点,一种是因为苏联的扩张,引起了冷战,另一种观点是说因为美国的对苏联的遏制政策,造成了冷战,第三种观点是说冷战是由美苏两个国家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观点进行回答。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需要从苏联的对东欧的控制、苏联为主的国家结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果从第二个观点分析,则要从美国的冷战政策、美国为了对抗苏联、遏制苏联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行动;如果认可第三种观点,则是要从二者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回答。 考点:冷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环航世界时,我曾在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我觉得生物的变异量是没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 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英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联《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族者,科学之共,其财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的轮。”国人而蒙昧时代,盖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西方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比较欧、亚国家间的“巨大差别”。(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欧、亚一些学者采用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意图。(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4分)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5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 “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四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 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4分)

(3)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及相关实践活动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3分)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称明清之际的小说家李渔为享乐主义大师,说他的小说“写出了心中之言”,如此评价反映李渔作品代表了

A.商品经济推动下通俗文学得到蓬勃发展     B.鼓励市民享乐

C.文学日益平民化                        D.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流

 

查看答案

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