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三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3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氏、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5分〉

(5)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2)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2分)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2分) (3)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3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4)加强法制建设。(1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分)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2分) (5)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的实质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第二问本质特征是指政治上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此题考查的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则及具体体现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社会秩序上: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和平稳定;思想自由:保证自由安全;社会保障:实现社会保障。第二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中关于社会福利、工人经济权利:工资和工时保障、工人政治权利:工会组织等方面加以阐述。 (3)此题考查的是对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特点可以直接概括为:领域:较为广泛;政治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与国情相结合: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第二问可以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以分析。 (4)此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观点及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观点可以从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保障人民民主;法制化:加强法制建设。第二问治国方略结合依法治国加以理解。 (5)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发展过程看:法律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律的保障作用: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以理解。 考点:中国古代、近现代法制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是中英鸦片战争结束170周年。有关鸦片战争,在历史与现实中有不同的认识。

近16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看法在研究鸦片战争的学人中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史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这场战争及对其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的评价并不一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评论,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评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认同的。鸦片战争史研究涉及的问题非常之多,本文想就这场战争究竟是不是鸦片战争以及它的基本评价问题,发表一些浅见,……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国的历史文献从来都如实地称之为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对此也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后来,英国的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却力图证明鸦片在当时整个局势中只是一个次要的,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不恰当的。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总之,力图说明这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落后的东方文化的战争。

——蒋大椿《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4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查看答案

“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马会把神的模样画的像马,每种动物都会把神的身体描绘得跟自己一样。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是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这反映了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民族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人是万物的尺度”

 

查看答案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从分期角度提出“唐宋变革”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1910年他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下列支持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有

①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②程朱理学的出现

③交子的出现                             ④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