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 

(2)依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3分)

 

(1)相同点:19世纪中期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都是为了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的需要;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及改革教育。(6分)  不同点:中国仅注重学习西方技术,日本更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2)洋务运动使中国错失革新图强的机遇,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导致国家动荡和军阀混战。(2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强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加剧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2分) 因素:改革者个人素质和胆略、改革的深度和措施的落实程度、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等。 (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要从二者所处的背景、目的和手段等角度进行分析。相同点从背景上看二者都处于被侵略的局面,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是采用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等。不同点是明治维新不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的制度;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2)明治维新最终使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可以从改革的环境、领导者的素质、依靠力量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商鞅变法,请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犷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查看答案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  

A.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

B.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

C.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

D.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

 

查看答案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