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精神和理论的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历程;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5分)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文化能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3分)

 

(1)因素:自然因素有山脉、太平洋、沙漠和草原等;人为因素有长城。影响:使中国较少面临外来入侵,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很大程度上阻隔了中外之间的交流,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分) (2)因素: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作物品种改良;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荒地开垦,土地面积增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学著作的问世;重视水利的兴修;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8分,学生答上4点即可得满分) (3)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分)作用: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3分) (4)原因:环境上的封闭性;以家族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由文字、学说理论和考选用人制度三大要素构成生命力特强的内聚性。(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山脉、大洋、沙漠、长城等因素来判断;第二小问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可以从免受入侵,促进发展角度思考,消极方面从不利于中外交流角度思考。(2)影响农业发展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生产工具、政府政策、水利工程等方面思考。(3)回答文字发展的历程可结合教材知识得出;评价科举制时注意材料中的角度。(4)根据材料的信息概括影响文化连续性的因素,“保持连续性”说明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并与经济形态有关,同时注意材料三中的文字与用人制度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②内容是在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③它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发展规律

④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宋明理学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