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服务现实的角度出发考察老子的思想,对我们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是( ) A.无为而...

从服务现实的角度出发考察老子的思想,对我们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是(  )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服务现实的角度出发”,对今天的价值,可以判断出,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显然在今天是不符合要求的;B.小国寡民的理想,也与今天的时代发展相悖;C.唯物主义思想,也不符合,因为他的唯物思想属于朴素的唯物思想。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老子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2)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有何不同(4分)?简要分析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2分)。

(4)有学者说,文化的交流中有时会存在“误读”的现象。比如在法国启蒙思想家那里,儒家思想被“误读”为自由、平等、法治。简要分析这种“误读”产生的原因。简要谈谈你对这种“误读”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精神和理论的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历程;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5分)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文化能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3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②内容是在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③它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发展规律

④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