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3分)

(3)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2分)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2分)

 

(1) 政策: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2分) (2) 不是。(1分)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统治影响。( 2分) (3)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分) 消极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中国经济的活力,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1分) “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从材料一中“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可以得出其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2) 从材料二中“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叙述可得出乾隆帝认为中国不需要外来物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形态的影响,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此问可联系所学史实,基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还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 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的是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推行新经济体制

C.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查看答案

苏俄新经济政策 , 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 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C.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查看答案

“经营者革命”指的是

A.企业经营者改革管理制度                B.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经营

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                    D.企业经营者改造生产技术

 

查看答案

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有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发展经济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④企业经营中推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