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3)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2分)这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2分)

 

(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2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4分) (3)政治态度: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2分)影响:他们一方面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又总是不彻底而归于失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法国商人一家丝厂的资本就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可以看出其资金少。而材料二中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的关键部件——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可说明其技术力量薄弱。(2)材料三的主旨是——洋商百般阻挠中国工厂采用新技术,致使华商工厂纷纷倒闭。材料四主旨是——封建官府对私人民族企业百般勒索,导致其倒闭。(3)分析可知,民族企业既受到外国势力的压制,同时又离不开外国的技术支持,和封建政府又撇不开关系,这决定了其革命性和妥协性。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3分)

(3)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2分)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

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 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的是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推行新经济体制

C.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查看答案

苏俄新经济政策 , 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 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C.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查看答案

“经营者革命”指的是

A.企业经营者改革管理制度                B.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经营

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                    D.企业经营者改造生产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