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4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 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新”)。(2分)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考查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1)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从材料“暂时创办官立事业”可以概括为 “官办”,原因从材料“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可以概括。(2)“方式变化” 结合材料三并与材料一比较概况,分析原因分别从官营、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对官营政策的不满角度分析。(3)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的含义。但答案部分我觉得应该表述为“必须较彻底地改变旧的政治制度”似乎更科学。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该题的设问在烟台市二练中已有类似表述),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 考点:明治维新和维新变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4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  )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  )

A.京师设立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

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