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目中梁启超认为专制的削弱引起分裂,分裂之后便是统一,统一后专制进一步加强。所以A、B均为对材料的错误理解,D专制制度的基础应是小农经济,故选C。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查看答案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查看答案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查看答案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