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7分)

(3)有人说:“二一九法令”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1)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2分) (2)“暂时义务农民”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完全自由”的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拥有私产。(4分) 不符合实际。(1分)改革后取得“自由”的农民还要受控制在地主贵族手中的村社管理,农民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依然存在。(2分) (3)①通过改革,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封建生产关系遭到破坏,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它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②改革是在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它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沙皇专制得到了维护。所以说,它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既要解放农民,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2)“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可知“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的区别。后面一小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3)本问实际是考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客观的进行评价。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5分)

(2)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4分)

(3)分析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实质和意义。(4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卡维林……认为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入不正常状态,并使国民经济中产生危害国家机体的人为现象,……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以后,它就会把整个国家毁灭。”他主张农民应从农奴制下获得解放并得到他们现在耕种的土地,但要考虑地主对土地的权利,由农民给予补偿,赎买手续应由政府拟定。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二当今已陷入沼泽,若国家仍维持封建之四分五裂,危险之至。所谓人穷则求助天,今则无处可求。外部威胁,迫在眉睫,无应对之方。于是乎,托福于万世一系的皇室,以成为日本统一之基石。……依据人文之发展,大义名分之声起。虽甚为微弱,然兹有国难,无论如何,必须统一国家。以此之力,同担国难,除此之外,别无它途.此一精神猛然而起,就产生了攘夷党、勤王党。勤王党、攘夷党结为一体,产生了……运动。

——大隈重信《明治宪政经济史论》

材料三泰西议院之法……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即孟子所称“庶人在官”者,英美各邦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泰西各国靡然向风,民气日舒,君威亦日振。……即敌国外患纷至沓来,力竭势孤,其能支柱,而人心不死,国步难移,积土成山,积流成海,能胜而不能败,能败而不能亡。

——陈炽《庸书》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卡维林的主要观点。(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大隈重信所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陈炽对西方“议院之法”的看法,并据此指出他属于哪一政治派别。(3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人思想对三国产生的共同影响。(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6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的名言

材料二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1)牛顿在经典力学领域所拾到是“光滑美丽的石子”有哪些?(4分)

(2)相对论是谁提出的?(2分)

(3)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4分)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请回答:(1)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奉行怎样外交方针?(2分)

(2)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