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强调了教皇实际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实际上说明他们反对的是教皇这个世俗君主。所以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在反封建,A和B只是表面话的叙述,不涉及本质,而C项与题干主旨相悖,答案为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一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在宗教领域实现了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由此判断l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查看答案

电视剧《东方》中毛泽东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最主要体现在    (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乱则声讨,治则抚绥.

——摘自《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

一一摘自《御制亲征平定 朔漠方略序》

材料三: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四: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五: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圣祖(康熙帝)的治国理念。(6分)

(2)据材料三、四,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8分)

(3)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成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太后下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4分)

(4)材料四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