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说:“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1912年《申报》载、:“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之原理。”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的意识淡薄
C.对共和政体的肯定 D.对共和政体的否定
最早在法律上赋予了中国人公民地位的文件是( )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0年清政府设立了“资政院”。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清政府已决心进行彻底革新
B.清政府逆人民意愿而强化专制
C.近代政治民主化已影响中国
D.清政府决心实行君主立宪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曰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 )
A.主张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
C.主张君主立宪 D.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