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 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9分)

 

(1)条件: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6分,三点即可)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3分) 影响:冲击传统婚姻;削弱教会权力;宣扬人文主义;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6分。言之有理,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可知,结婚需要登记。从材料二“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可知需家长同意。“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可知婚礼公开、需证婚人。(2)分析材料一和二可知,原来只要“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就构成正式婚姻”,即教会主导。改革后,需家长同意和政府登记,即世俗力量主导。题目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其积极影响,可从消弱教会势力等方面作答。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维新派缺少自己的武装力量

C.康有为缺乏变法的必要资金

D.变法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严复说:“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材料表明(    )

A.严复主张让人民各自获利                B.主张让人们自治

C.崇尚自由,主张自由为体                D.主张兴民权

 

查看答案

李鸿章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之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深愧焉。”使李鸿章感到惭愧的“废制之事”是指    (   )

A.改革军事                             B.改官制,裁冗员

C.设议院                               D.设立铁路矿务局

 

查看答案

1903年,《大公报》发文称:“……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查看答案

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铄、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派势单力孤

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民族危机曰益加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