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宗教信仰                         B.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把教会比喻成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而宗教改革后,又“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这说明教徒不再通过教会与上帝取得联系,而是自己直接与上帝接触,实际上是在挑战甚至否认教会权威,答案为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查看答案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生而平等”

 

查看答案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查看答案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查看答案

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B.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郑板桥的《墨兰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