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打下了...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回答题

1.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4.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1.B 2.C 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1.A强调等级观念,C强调启发式教学,D强调重义轻利思想,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符合题意,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协调人际关系。 2.A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B是体现天人合一,D强调学问解决现实问题,C符合题意,宋明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忠孝仁义以维护统治秩序。 3.宋明理学强调道德的修养,认为修养道德是成圣的前提。研究天人的关系的是汉代新儒学;儒家“格物”的目的是理解“理”的含义,而非认识自然规律;宋明理学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因此选B. 4.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反封建思想。根据题干中“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表明其反传统思想的特点,B项说法正确。“童心”“真心”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李贽生活在明末清初,此时商品经济发达,少数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项说法正确。李贽等人的思想受时代的局限,并没有完全突破儒学的范畴,因此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 5.儒家思想 6.宋明理学 7.宋明理学 8.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熏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不但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大家,而且流派纷呈。回答题

1.儒家追求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思想,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这一主张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克己复礼”  ④“无为而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3.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制

4.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民主思想与实践试题(10分)

材料一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麦迪逊的主张?(4分)

(2)材料二所示内容,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该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6分)

 

查看答案

改革测试题(10分)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材料四 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精神是相对的。传统精神不讲效率,不受任何道德伦理的约束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而资本主义意味着以“合理的”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与此对应的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对生活的理性态度, 讲求效率和效果的做事方法。……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发生过巨大无比的杠杆作用”。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马丁·路德的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4分)

(2)根据材料四,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尤其”有利于上述“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体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6分)

 

查看答案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