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 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

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 (2)相似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不同之处: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 (3)影响: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认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结合教材知识即可知道,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的设立依据材料“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第二问依据材料“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行省长官的权力对比回答即可; (2)第一问注意考查点“形式上”,依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和“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它们演变的 相同点: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和“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可回答。 (3)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题是开放式题目,主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罗马法、中国元朝行省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 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 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 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 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1623-1688年)等, 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 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 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 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一一《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材料二 200 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 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 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 便有罪恶感。然而, 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 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 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 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 民为重, 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 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 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 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 2 )依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比较)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 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 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一一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 3 )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 4 )综合上述材料, 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查看答案

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中期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查看答案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