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不包括(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西方文化的渗透
C.崇洋风气日盛 D.政府的大力倡导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后,所产之煤行销各地,外国煤进口锐减。这说明( )
A.洋务企业的兴办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洋务派的民用企业能够使中国达到富强
C.开平煤矿给附近地区提供廉价燃料
D.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