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敌对行动包括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敌对行动包括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冷战”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冷战”是指美苏双方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对抗,其中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选项中的所有手段都是双方冷战采取的敌对行动,故选D。 考点:美苏冷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5分)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五: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4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8分)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四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2分)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三反映了古代农业什么样的经营模式?(2分)其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农民“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22分)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材料四:1、“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雍正帝

2、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

3、“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

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6分)

(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因素?(2分)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6分)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