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教师在讲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时把“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梳理成以下四点,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有一点归纳是不妥当的,另外三点总结得很好,你认为评委老师肯定的是
①英国模式:渐进改革 ②法国模式:人民革命
③德国模式:专制独裁 ④美国模式:至善至美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二: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读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读材料二回答:
(2)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该转折点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5分)中国人为什么能够赶超世界?(4分)
(3)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向外部开放它的经济的。(5分)
下列事件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 殖民扩张 ③两次工业革命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各地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 B.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C.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 D.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