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仪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B.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有人认为:“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
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国家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人民日报》某年6月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不久,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 B.改革开放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早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