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脆弱性 C.连续性 D.自给自足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需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需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
A.有助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有助于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
该材料不能够说明
A.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