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壮则服贾,老则归田”主要说明了商业利润主要用于买田置地,这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即D项。ABC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查看答案

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

①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

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