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张明明同学搜集到1947年至1948年部分时间里,国民党统治区黄金、美元、物价上涨的情况。这表明
时间 |
黄金价格上涨 |
美元价格上涨 |
物价上涨 |
1947年2月到12月 |
13倍多 |
11倍多 |
7倍多 |
1948年头8个月 |
62倍多 |
78倍 |
78倍 |
A.战略决战国民党失败恶化了国统区经济环境
B.中共战略反攻导致国民政府的经济完全崩溃
C.国统区的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投机活动盛行
D.美国对华经济渗透,使国统区经济发展困难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
C.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此段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西风东渐中存在着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在近代中国往往开风气之先
C.近代以来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内地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与近代工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中西交流有关,也和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