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C.国内工商业市镇的迅猛发展           D.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A项;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C、D两项;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B项符合要求。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查看答案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制商业的政策                    B.商业繁荣的景象

C.政府赋税的合理摊派                    D.市场管理的规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问题

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3分)

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4分)

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湾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除。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应加倍税收。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税收。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2分)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6分)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7分)

 

查看答案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6912

 

 

1903

769

31428

 

 

1904

4476

69475

2167

 

1905

8277

258873

2303

 

1906

23862

545338

8064

 

1907

37888

1024988

19508

63556

1908

47995

1300739

14846

73703

1909

59117

1639641

23361

90095

1910

42696

1284965

 

 

1911

52500

1600000(约)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