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

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了变化             D.造纸术的改进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阐述了古代中国官学——太学在学人数由少至多的历史现象,注意题眼要求选择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题干关键信息是:“东汉中期”“客观条件”,A不符合东汉中期;B在汉武帝时期已实行;C 东汉中期全国的行政机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D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教育的发展,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最符合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查看答案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易·系辞下第八》中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

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

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

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查看答案

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

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