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的能力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做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下图是西汉手工业分布图,该图反映了
A.纺织业分布较广
B.长江流域盐铁业发展水平较高
C.黄河流域手工业水平高于长江流域
D.手工业集中分布于交通要道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受到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
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的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
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了变化 D.造纸术的改进